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

英文的連接句型暨變化

11/18的課程中,另一個重點是基本的英文句型暨其變化,對於一度遠離英文,不喜歡英文的我來說,這算是相當有用的資料。
課堂上的內容,是從連接句型的類型開始講起,也就是將如何將兩個不同意思的句子組合成為一個句子。在英文文法中,具有連接句子功用的詞句,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:
1. 對等連接詞(coordinate conjunction)
2. 從屬連接詞(subordinate conjunction)
3. 連接副詞(conjunction adverb)
對等連接詞就是像我們初學英文時最常用的「and」,「or」,「but」之類的。使用對等連接詞所構成的句子,便是所謂的集合句(Compound sentence)。
而使用從屬連接詞所構成的句型,就像是「if」,「although」,「wh-」和「that」等所構成的句子,則稱為複雜句(complex sentence).
至於連接副詞所構成的句子,一般都歸屬於集合句的一種。
集合句與複雜句,從構成句子的文意上來講,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,在於構成句子的子句(clause)彼此之間的主從關係。顧名思義,由從屬連接詞所構成的句子,其個別子句之間,會有「主從」的關係在。其中用來表達主要意義的子句,稱為獨立子句(independent clause)。而另外的部分,則稱為從屬子句(dependent clause)。而對於集合句而言,每一個子句,都是一個獨立子句,即便將其他的子句拿掉,也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。
舉中文例子來看:
我要吃飯,而且(and)我要喝茶。
這是一個集合句,不論我拿掉句子的前半或後半,都不會妨礙我所要表達的意思。
但是下面這一句:
如果我餓了,我要吃飯。
這就是一個複雜句。我可以拿掉前半段,這不會使後半的意思改變;但是如果拿掉後半段:
如果我餓了...(無法表達完整的意思)
這就是差別所在。
簡單的分別大致如上所述,不過光是了解句子的分類,並無助於文章的寫作與閱讀(總不成每個句子都用and, or , but, if...else, although構成吧?這樣寫出來的文章,就算讓人用中文寫都很難寫得好)。也因此,在課堂上,主要還是依據連接詞的「文意」,來加以分類說明。

2007年1月18日 星期四

規劃文章的開頭與結尾

今天,來欣的謝老師繼上次講完如何規劃文章的開頭之後,以如何規劃文章的總結為題,為批判寫作的範文課程作了一個小結。
事實上,我覺得有關文章如何規劃,不只是考試作文有用,平常書寫也有很大的用處,尤其現在開始寫部落格,若是寫沒兩句,別人就看不下去,轉戰他方,那自個兒的想法,影響力也就無法發揮了(更不用提後面可能的廣告收入了:D)。下面就稍微做一點小整理,如果有什麼錯漏,也希望發現的人能加以糾正補充。
一篇文章的開始,有那些常見的寫法呢?
1. Lead up to an explicit statement of your thesis.(明白的表示你的論點)
2. Define a conflict, problem, or question you aim to resolve.(定義、指出你接下來所要解決的問題)
3. Tell a story that illustrates the main point you will go on to make.(以一個與主題有關的故事作為開場)
4. Move from a generalization to a specific case.(將論點由通例開始逐步轉移到特例)
5. Indicate the method of your essay.(點出你的論文中所要使用的手法)
6. Challenge a widespread assumption or stereotype.(挑戰眾所皆知的假設或印象)
7. Establish a historical context for your topic.(建立主題的來龍去脈)
8. Explain the position you aim to oppose.(解釋你所要反駁的論點)
其中許多方法,其實在我們國高中上國文課時,都有提過,可是寫中文的時候想得到,轉成英文就全拋到腦後了。
像第一個方法,其實就是破題法,舉中文為例,韓愈的「師說」便是一例。其他的方法,也可在過去所看的文章中找到例證。如果覺得英文畢竟不太熟悉,不好規劃,試著先以中文規劃整篇文章結構,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
比較特別的是第五項-點出你的論文中所要使用的手法,這一手法很難在一篇文章中看到,但卻常運用在論文及出版品上。在出版品中(尤其國外的),通常都會有所謂的「導讀」,告訴你要怎麼去讀這本書,或是論文之前,會先解釋論文或規格表中的一些專有名詞之類的。
接著,規劃完開頭之後,就可以先考慮一下如何作結(當然,有些人比較習慣一段一段規劃,這也沒關係,只是這不是這兩堂課的重點)。結尾常用的手法如下:
1. Make the implications of your thesis explicit.(點明原本隱涵的意思)
2. Echo your introduction in terms that widen its significance.(呼應並擴充之前的文章-首尾呼應)
3. Recommend a specific course of action.(建議明確的作法)
4. Answer a question posed by the introduction.(提出問題的解答)
5. Reflect on the experience that the essay records.(反思前文的內容-亦即總結前文)
6. Reaffirm your thesis with a telling example.(舉例重申論點)
要用什麼樣的結尾手法,限制會稍微多一點。有一些手法,如果前文不配合,便無法使用-如第四點。不過不論那種手法,就我個人的想法來說,都必須能有「首尾相應」的效果會比較好。說真的,這些分類也只是一個方便的原則,真的運用起來,光各種手法的組合變化-可能開頭就融合了1,3, 甚或 1,3,7,8 各種不同的手法,而結尾也可以搭配不同寫法的組合-就稱得上是無窮無盡了。要寫得好,重要還是要找出自己適合的手法及風格才是。

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

GRE字彙題型整理(二)

GRE字彙的另外兩種題型分別為閱讀測驗及反義字。反義字的部分除了背誦,似乎別無他法。
但閱讀測驗就有些方法可以增進解題的能力(注意一下,增進解題的能力與增進閱讀的能力是兩回事)。
每一則閱讀測驗都會有一段文章,文章之後會有數個題目,主要是在問剛才的文章內容的一些相關資訊。
由上可知,閱讀測驗的問題及答案都可以在閱讀測驗的本文中找到。也因此可以歸納出下面的各項方法,用以增進閱讀測驗的解題能力:
i. 題目都出自文章。
ii. 題目可能會以「同義字」加以改寫。
iii. 答案也會出現在文章中的某一段,或是某一段的同義文字。
iv. 正確答案中的資訊,可能會比原文章少,但絕不會出現文章中沒有的訊息。
v. 只有文章的重點,才值得做為發問的題目。
掌握這些要點,就可以很快的在文章中找到關鍵的文字了。

GRE字彙題型整理

2007/01/15,開始上字彙課程,整理出一些重點如下:
1. GRE字彙分四部分,四種類型:
首先是填充題:選出一個答案,使代入後的句子意思通順。可經由合理的推理過程,找出答案。所要填入的內容必須經由題目中的其他文字加以判斷。其題型重點如下:

i. 句型一般可歸納為 ---(a) and ---(b) , 給予(a),填入正確的(b),或反之給予(b),要求正確的(a)。其中(a),(b)必為同義詞。
ii. 另一種情況可歸納為 neither ---(a), nor ---(b)/either ---(a), or ---(b) ,同上,但(a),(b)為反義詞。
iii. 形容詞的反義必為形容詞,動詞的反義必為動詞。(一致性)
針對以上重點,可發展出一些解題技巧:
i. 檢查所給予的答案,是否為題目中的任一單字的同義或反義?若不是則可先消去
ii. 檢查答案是否符合題目的格式與邏輯。(檢查代入後,句子的涵義是否合理)
iii. 同類可以相推,不同類不可。(這句我聽不太懂他的意思,有同學認為可能是指前二項綜合而得的結論。)
第二類是類比題:出題者(也就是ETS)給予一組有關聯性的單字作為題目,並給予另外五組單字(可能有,也可能沒有關聯性)作為答案的選項。要求應試者(也就是我啦...)找出其中一組關係與原題目最類似的
這裡有一個重點,是一般在解題時很容易犯的錯誤:考試時,任何的類比題目,只有純文字上的關係,不可以依照個人的經驗來想像題目的關係。比如說有這樣的題目:西瓜-種子。如果好死不死的,正好你家每年買的都是無子西瓜,於是在答案中,你就依照個人經驗,選了個蕃薯,地瓜之類的答案...那可真是大羅金仙也救不了。
針對類比題目,有幾個解題重點:
i. 答案沒有辦法定義其關係的,先刪掉。
ii. 字有難易,在一組有關聯的答案中,通常看得懂的字可以用來定義看不懂的字。(就如同字典用簡單的字來定義較難的字)
iii. 物以類聚,通常同類型的字才能相比較(意即如果題目是關於天氣的字眼,那答案多半也差不了多遠)。
在經過上面幾項判斷後,通常可以刪去一些錯誤答案,但剩下的答案就不太好選擇了。這時候就需要再深入一點思考。例如說,原題目的關係可寫為 P → P + X(X代表關係),那答案可能為 Q → Q + X ,如果我發現 Q + X 違反常理的話,就可以將之剔除。
待續...

拚圖小遊戲

當然,圖是自製的...沒有版權問題:D
本來想用內嵌的,但好像放不太下...
拚圖連結

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

CNET Blog關於Jobs演講的一些看法

iPhone 雜感2-- iPhone其實並不iPod
標題雖然這樣取,但事實上裡面有一半以上都在講Jobs在演講台上是怎麼發揮的.
就我個人的感想來說(針對這篇評論,而非Jobs或iPhone),評論的作者很能夠抓住說話技巧的重點.
其中關於"適當的引用"這回事,其實在台灣很多人都做不到,也不了解是怎麼一回事.這種說話的技巧,其實也就是所謂的"不學詩,無以言"這樣的概念.這也是孔子提到"賜也,始可與言詩已矣"時,他的本意所在.從我的角度來看,許多人讀書的量都遠超過我這懶散的傢伙,問題是...我很少聽到有人在說話的時候,會引述別人的講法,或是試著用例子來表現自己的想法.不論是引述別人的講法,或是多用比喻,都是為了讓"對方"更能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.反而更多時候,每一個人都在比誰的聲音大...也無怪乎現在人講話一個比一個有信心了(也只有信心而已啦).
正如同蒙田所言:"如果我的目的是說服別人,話就不會說得那麼滿",這很能夠為現代人的談話下一個真實的註腳.

[補充]在文章中加入Expand/Collapse的功能

之前講到可以在文章中加入Expand/Collapse(或是Show/Hide,延伸閱讀,繼續閱讀)的功能,今天實際試作了一下自動加入的功能,卻發現目前自動加入的功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.
最嚴重的問題是,自動加入的功能目前的作法是藉由判斷<br>(換行標籤)的個數來決定在何處將Expand/Collapse功能加入文章,依照HTML的特性,就會出現如下的問題:

<blockquote>
1. ...<br>
2. ...<br>
3. ...<br> Call hidepost here!!
</blockquote>
發現問題了嗎?
如果很不幸的,你的Expand/Collapse的功能正好加在HTML標簽之間,就會破壞HTML的結構,當然原本想要顯示的Expand/Collapse功能也沒有任何作用了....
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,最直接的想法是剖析並記錄加入點之前所有的HTML標簽,並在加入點之前,強迫所有HTML標簽關閉,而在加入點之後,再重新開啟.不過這樣的做法相當麻煩,也必須對Javascript有比較深入的了解,所以我也懶得繼續研究了...暫時,還是先手動加入好了....

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

一個關於Blu-ray Disc及HD-DVD的評論

The battle of Hi-Def DVD formats
初步瀏覧的結果,看來是沒什麼新玩意,都是重覆些一般的看法,等有時間再好好看看裡面在說些什麼好了...
(等有時間...等有時間...這個藉口還真好用:D)

在文章中加入Expand/Collapse的功能

為了不要讓主頁擴張的太離譜,我花了點時間,找了一下如何限制主頁文章可顯示長度的方法:
手動加入的方法
自動判斷現在行數加入的方法

目前還只是使用手動加入,不過我是認為自動加入的方式比較適合我想要的效果....
可能明後天再找個時間更改一下吧...

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

網站資訊提供(Feed)分類

原本由FeedBurner所提供的網站資訊提供(以下均以原文Feed稱之),其最簡易的形式如下:
http://[Blog名稱].blogspot.com/feeds/posts/default?alt=rss
or
http://[Blog名稱].blogspot.com/rss.xml
不管是用那一種方式產生Feed,都會有一個困擾--這種Feed所收集的文章,包含了整個Blog的文章,部落客無法決定那些文章允許他人訂閱,而訂閱者也無法只接受想要的文章,而過濾掉不想要的內容。於是Blogger針對這種情形,提供了一個方法讓部落客能夠依據標簽訂閱文章
而對我來說,除了希望我的文章能夠依據主題讓別人訂閱,也在外觀上希望不要離原來的Labels網頁元素太遠,比較適合讀者快速查閱及訂閱。而原本Blogger所提供的包含標簽的Feed雖然可以做到依照標簽訂閱,但外觀上卻有所限制:
可以看到上圖的方式有幾個問題:其中之一是上圖的兩個分類,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網頁元素,而有時更換Template會造成網頁元素的重排,這時很難保證這兩個網頁元素還會排在一起。另一問題則是當提供訂閱的標簽增加之時,在外觀上會造成側邊條成長,這可能會妨礙讀者搜尋其他的Blog資訊。(太多網頁元素也可能降低Blogger的載入速度,不過目前沒有找到相關資訊,所以這不是目前的考慮重點)
在搜尋並研究了一陣子後,我發現其實只要搭配包含標簽的FeedFeedBurner就可以做到我想要的功能,並在某種程度上取代掉Blogger所提供的Labels網頁元素。做法如下:
1.先照著申請永久RSS‧FeedBurner所述,將下列形式的Feed加入FeedBurner:
http://[blogname].blogspot.com/feeds/posts/default/-/[labelname]
其中labelname是你所想要提供的標簽(Tag)名稱。
2.在FeedBurner中,點選左上角Home圖示旁的"My Feeds"會出現如下的畫面:

點擊剛才加進去的Feed,會進入詳細的設定如下:


點擊"Publicize"(亦即藍色框起來的部分),即可選擇用各種方式發佈Feed如下:

而我所選擇的方式是“Chicklet Chooser“(亦即我用紅色框起來的部分)。
3.在Chicklet Chooser服務頁面中,主要要做兩件事,其一是選擇發佈的圖示及服務如下:

當選好所用的圖示及服務後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Chicklet Chooser所提供的Html code複製一份:

然後將所複製的Html code,貼在Blog新增的「HTML/Java Script」網頁元素中。
部落客可以對每個標簽重複做這些動作,然後將所得到的Html codes,全部貼到同一個「HTML/Java Script」網頁元素中,所得到的外觀如下:

是不是比較乾淨,也比較節省空間呢?
接下來是一些小細節:
1.如果直接貼上所得到的Html code, 小圖示後面所顯示的文字都會是"Subscribe to my feed",這雖然是小細節,不過忘記處理的話,可是會讓人很傷腦筋的。
2.如果標簽是中文的話要怎麼處理?Blogger雖然允許使用中文標簽,但是FeedBurnner卻不會主動幫部落客處理中文的標簽。這意思是說,如果你餵給FeedBurnner的Feed網址是像下面這種形式的話:
http://[myBlogName].blogspot.com/feeds/posts/default/-/邏輯
--Logic
那FeedBurnner會告訴你這是一個無效的Feed。
所以有中文標簽的話,中文的部分必須轉成FeedBurnner認得的形式才行:
http://[myBlogName].blogspot.com/feeds/posts/default/-/%E9
%82%8F%E8%BC%AF
--Logic

有一個快速轉換中文標簽的方式,就是直接點擊你的Blog中,文章後面所附的中文標簽,那麽Blogger會帶你到下面的網址:
http://[部落格名稱].blogspot.com/search/label/[中文標簽轉碼後的結果]
用紅色的部分替代中文標簽,就可以將中文標簽餵給FeedBurnner了。